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慈善文化的價值觀

瀏覽數:834
基于慈善事業的宗旨,弘揚利他主義價值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慈善事業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和支撐作用。國內外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慈善事業必須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的社會環境。這種環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載和激勵。于是,在經歷了初創時期的“熱鬧”過后,在行政動員缺乏對慈善事業持久影響力的狀況下,我們又如何去面對可持續發展的命題呢?答案只有一個:建構慈善文化,發展慈善文化。
基于慈善事業的宗旨,弘揚利他主義價值觀,就要確立如下理念:

平等互助的理念

政府組織為第一部門,企業組織為第二部門,非營利組織為第三部門。三個部門具有各自社會職能,建立起社會的組織架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伙伴關系。我國現代慈善事業作為公益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超越了施舍恩賜的含義,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互助互愛、共同進步的新內涵,幫助了弱者就等于幫助了自己,幫助了社會,實現了自身的生活理念和價值目標。

依法行善的理念

我國慈善事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在98’抗洪以后,慈善事業沖破種種“左”的觀念的束縛,全面走向前臺,改變了曾經有過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尷尬局面。隨著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也給積極扶持和規范管理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慈善事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建立健全法規政策的制度環境。依法治國同樣需要依法行善。

企業公民的理念

企業家”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慈善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必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慈善家?,F代社會的“企業公民”理念告訴我們,企業是國家的法定公民,企業有權利也有責任為建設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作出貢獻。評價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單是實現超額的利潤,理所當然還要包括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宣傳“企業公民”的理念,就要為建立“慈善家”隊伍開辟道路,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

慈善無界的理念

慈善事業的重要標志在于高度的開放性和社會化?!按壬啤笔俏覀兊墓餐摹皺C構品牌”和共有的“精神家園”。要克服由于行政管理體制形成的狹隘地域觀念,因為這背離了現代慈善事業發展的理念;要克服由于“行政力”影響形成的地方封閉式援助機制,因為這背離了現代慈善事業發展的價值觀。要創新工作機制,構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協作平臺,強化“大慈善”的社會觀念,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化程度。

開拓創新的理念

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正在大踏步前進,在這個每天都在發展變化的時代里,中國的慈善事業必將大有可為。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已把慈善事業擺上了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必將起重要的推動作用。必須看到,由于體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們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慈善事業的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土實踐,開創符合我國國情和文化背景的現代慈善事業的新局面顯得尤為重要。